宋代新式蹴鞠与比赛方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蹴鞠 球门 宋代新式蹴鞠与比赛方式

宋代新式蹴鞠与比赛方式

2024-06-30 16: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比赛招式“解数”

场户类型的蹴鞠可说是宋代蹴鞠的基础,从一人场户开始延伸出各类比赛,比赛胜负方法以解数的完成度来评分,根据《古今图书集成》与《蹴鞠谱》记载,比赛招式最少有一百四十三招,而成套的解数足足有十一套,另外还有难度较高的下截解数和坐地解数,现在已无法完全看出内容所描绘,因此在此只用坐地解数来帮助读者认识套路与解数。

坐地解数:

脚面住 左右肷 砑金领 大过桥 掉水燕 风摆荷 五花儿 玉兰干 急三踢 以人过桥 右左摺叠鬓 野马跳涧

从内文可以看出的部分,首先球员当然是要坐到地面,并且用脚面接住球,这边指的脚面应该就是脚背,接着要使一招左右肷,也就是用左右大腿控球,后面的其他招式则无详细记录,仅能从字面猜测,如大过桥与仙人过桥都是坐地才有的招式,应该与身体拱桥有关。现今已无法得知招式全貌,但是从招式名称来看,不难想象比赛之精彩。

三,球门式,新的比赛形式

球门式可说是场户的进阶版,比赛方法与场户相同,都是靠表演花式技巧来取得分数。而两者间最大的不同在于球门式是两队会同时在场上比赛。两队中间隔着球门比赛,进行方式先由场上球头也就是队长开球后,在自己的场地内踢完解数,并将球踢过球门,对手须接下球后开始踢己方的解数,双方会进行一到三回合,得分高者获胜。

球门图,收录于《蹴鞠谱》

进行球门式比赛最重要的道具当然就是球门,宋代球门改良自唐代,据《古今图书集成》所收录的球门图可以看出基本上的样貌,配合《蹴鞠谱》所收录的球门图更能清楚每个位置的名称,最特别的是图中球门中央,清楚的标示出网子的位置,球门正中间还有一个风流眼,也就是比赛时需要将球踢过去的洞口,并标上其规格尺二,这是唯一有清楚标示球门规格的史料,也能看出要将球踢过风流眼必须具备高超技术。从球门规模与比赛难度来看,比起百姓间的娱乐,球门式应该更偏向职业化竞赛。没错,早在宋代,足球比赛已经职业化。

《东京梦华录》局部内容

知道蹴鞠的比赛方式与球门规模之后,可知平常娱乐应该以场户为主,如宋太祖踢蹴鞠为乐,就属于亲自体验的一种娱乐,只要有球跟场地就能轻松运动。比起场户,球门式的比赛规模就大多了,除了要有精致的球门之外,因为比赛选手将近三十人,所以需要的场地肯定更大,虽然比赛方式与汉唐不同,但是宋代宫中观赏蹴鞠比赛的热衷却丝毫未减,据《东京梦华录》中〈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记载,说:

在皇帝的寿宴上,于殿前立了三丈高球门,球门装饰的很美,中间留有约一尺宽的门。球社派来的职业选手分成左右两队互相竞争,左军的队长苏述,穿长裤、绑头巾、红上衣,其他球员则卷起裤管、绑头巾,一样穿红衣,约有十多人。右军的队长孟宣也一样带着十多名队友,穿蓝色的上衣。另外,进行比赛时有乐队在一旁演奏。

蹴鞠文物

比赛从左军开始,首先合力传球几圈,然后用小筑也就是用大腿踢几下,有一对副队长用大腿控制住球后将球传给队长,队长使出大肷,用腿跨过球之后将球踢过球门。右军接住球,一样先重复传球数圈,用大腿踢几次球,用左军刚刚使用的招式将球再度踢回去。

四,获胜有银碗锦彩

最后获胜的队伍能得到银碗锦彩作为赏赐,而输的那队的队长则要被处罚吃鞭。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球员因为在寿宴上的一场表演比赛输球而吃鞭受罚或许有点不合人情,但是依此可以看出帝王对比赛的重视与热衷。毕竟恩威并施才能最快地提高竞技水准,小编建议足协和国足效法古人。

蹴鞠复原实物

五,球员服饰,球员区分

球员的服装方面,球头与球员用裤管来区分;两队选手衣服颜色分队,两队的球头担当重任,领导球员比赛,也就是担任队长的职务。球门约三丈高,这与唐代的球门高度相当,中间的门有一尺多,验证了尺二风流眼,可知宋代球门确实有统一规格。比赛双方施展着各样的技巧以取得分数,两队并无肢体碰撞,也没有射门入网,与汉唐的蹴鞠有相当大的差异。

综上可以看出,宋代的蹴鞠比赛已经和现代的足球比赛有很大的相似处了。大家怎么看?

参考文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宋〕佚名,〈蹴鞠谱〉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蹴鞠部》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